图片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峰新闻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江苏扬州鉴真佛教学院隆重举行办学庆典
2011/5/17 9:21:11 阅读1703次 
 

    5月17日,江苏扬州鉴真佛教学院隆重举行办学庆典,翻开了中国佛教教育史上的新篇章:经过7年的办学筹建,国家宗教局在地市一级“唯一特批”的全日制宗教院校、全国唯一培养佛教外语国际交流人才的佛教院校、江苏省佛教学院中唯一的本科院校终于正式设立,由“筹建”而“转正”了。

    1200多年前,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扶桑,传播盛唐文化,至今被日本尊崇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如今,在大师东渡的原点,扬州大明寺所在的蜀冈之上,“鉴真佛教学院”终于展露亮丽面容。

    一所国家宗教事务局特批的佛教高等院校,承载一段不寻常的历史记忆

    唐风洋溢、气势恢宏的鉴真佛教学院内,一树一木、一柱一石都在回放着那些难以忘怀的时刻。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为创建鉴真佛教学院殚精竭虑。

    1963年,是鉴真大和尚圆寂1200周年,日本决定将1963年5月至1964年5月定为“鉴真年”。赵朴初先生审时度势,向国务院建言:“中日邦交正常化可通过民间促官方,佛教是很好载体。而鉴真大和尚的题材很好,可担任民间大使。”周总理采纳了赵朴初的建议。

    邓小平访问日本唐招提寺时,针对森本长老提出鉴真像回国巡展的要求,当即表示欢迎长老陪送鉴真像到中国巡展。1980年鉴真像回国、回扬州省亲,演绎了一场中日民间交往的佳话。为此,邓小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高度评价鉴真是“一位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赞扬鉴真坐像回国巡展是一件千年一举的“盛事”。

    1993年,对扬州情有独钟的赵老明确批示:“扬州是鉴真的故乡,鉴真大学有利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有利于中日友好。”赵老在视察大明寺时还乘兴为未来的佛学院题写了匾联。大明寺住持能修回忆起当年赵老支持办佛教教育的情形感慨不已:“当年我陪同扬州市领导去北京探望住院的赵老。赵老语重心长地说,鉴真大师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他到日本设戒坛院就是培训和教育四方僧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佛学院。扬州大明寺是一个著名宗教场所,一定要像当年祖师鉴真那样,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提高僧徒的素质;你们可以先办佛学院,在佛学院的基础上,再办鉴真大学,这有利于中日友好。”

    在各级领导及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帮助下,2002年9月,由扬州佛教协会、大明寺共同主持制订出“鉴真大学(佛教对外文化交流学院)”的论证报告。星云大师也多次提出,一定要把鉴真学院建设好。

    2003年,扬州建设鉴真学院的设想获得李岚清同志的大力支持。李岚清还亲自为郭沫若歌颂鉴真的诗作《鉴真东渡》谱写了曲子。此曲后来成了鉴真佛教学院的校歌。同年3月,本着传播鉴真大师的宗教思想,弘扬其不朽精神的宗旨,国家宗教局批复同意筹建鉴真学院,学制为四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学院定址在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一次性划拨土地308亩。学院仿唐建筑风格规划面积约3.3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与古寺名刹大明寺浑然一体。

    2003年11月3日,鉴真佛教学院奠基。2008年1月1日,鉴真佛教学院在扬揭牌,鉴真图书馆也于同期落成。

    作为鉴真学院重要组成部分的鉴真图书馆,由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捐赠,按国际一流标准进行单体设计。这座得到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资助、目前中国佛教学院中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兼具学术活动、阅览、修持、出版、教育、艺文休闲、佛学研究等七大功能,集千人讲堂、现代化图书馆和佛学研修为一体。

    一处国际文化交流的新场所,搭建了一座佛教国际文化传播的新平台

    学院的定位为:培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级佛学研究、教学与对外交流人才。分佛学研究与教学、佛教外语及对外交流、佛画美术三个系科,并设有预科部、专修部和研究生部。开设普通大学外语课程及佛教外语课程,并与香港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博士点)等合作,着重培养佛教高级人才。研究生部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高僧担任导师,培养佛教高级专门人才,突出鉴真学术思想研究,对鉴真及中国佛教界高僧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兼及佛教经典的专题研究,将该部办成中国佛教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同时在该部建设佛教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进行国际佛教交流活动。

    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学院于2006年开始招生。当年招收一个两年制预科班。

    2007年8月,来自全国14个省份的70名佛家弟子陆续到鉴真学院报到。首次聘请英语外教成为一大亮点。首批学员最小的16岁,最大的30岁,少林寺一共来了4名学员,格外引人注目。

    2008年鉴真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班,学制4年。学僧们一直铭记着2008年1月1日这个不寻常的一天。大家穿着整齐,与1000多名社会各界群众“挤”进刚刚开馆的鉴真图书馆千人讲堂。文化名家二月河开讲《康雍乾三朝政务文化兴替》,拉开了“扬州讲坛”的大幕。此后,余秋雨、易中天、余光中、于丹、阎崇年等海内外大家、名家,次第登上“扬州讲坛”。2010年11月27日,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参加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活动时,在“扬州讲坛”作《鉴真大师与中日友好》的演讲,阐述鉴真精神是“慈悲为怀、无私奉献的博爱精神;传播文明、促进友好的和平精神;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从而将“扬州讲坛”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一段曲折的办学苦旅,引发一场走向现代佛教高等教育高地的探索

    鉴真佛教学院筹建工作走过了一段苦旅:学生流失,生源匮乏;专职教师总量不足、素质还不够高;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课程结构还不够合理;管理观念比较滞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队伍也不够稳定;办学主体和宗教界的整体作用发挥不够等等。

    《宗教院校设立办法》规定“筹备设立期一般不超过3年”。2009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发函,要求“做好‘鉴真佛教学院(筹)’筹建期间招生等工作”,希望“抓紧完成筹备审核验收工作”。

    作为国家宗教局唯一批准在地方筹建的全国性宗教院校,“去筹”已成为发展迫切要求,成为各方对鉴真佛教学院的共同关注和期望。

    2010年7月,蒋寿建出任鉴真佛教学院副院长。他提出,办好鉴真佛教学院,要把丛林生活与现代高等教育结合起来。“质量立校,这是佛教高校的生命线!”学院新班子总结反思7年办学历程,响亮地提出了这一口号。

    “选拔和培养以大明寺法师为主体,由国内有关知名法师加盟的高素质专职教师,保证专业课的水准”。学院与扬州大学签订新协议,扬大佛教研究所正式在鉴真学院挂牌。根据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建议,准备组建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扬州大学等著名学者组成的学院顾问委员会。

    学院在学习借鉴中国佛学院等宗教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健全完善学院的《章程》、《培养方案》、各学科《教学大纲》和规章制度。本着“夯实基础,强化专业,因材施教,学修一体”的教改思路,整体调整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计划。

    改变“寺院办学”传统,实行全新的“自主办学、独立财政”全新体制,建立院务会议、院长办公会议等决策、执行机制,重新修订和健全了26项制度。

    一个佛教学院的华丽转身,留下一串现代佛教高等教育理念碰撞的启迪

    曾任国家宗教局局长的叶小文多次强调:“佛教教育是决定中国佛教前途的大问题。”鉴真佛教学院,以传统佛教学院的身躯,来了一次华丽的大转身,进行了有益的求索。

    理念碰撞之一:佛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培养人才,但总体而言,学僧们文化水平和佛学修养参差不齐,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展开。如何解决这个困扰着佛学教育多年的难题?

    鉴真佛教学院探索出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举方针。根据学僧特点,进行分类,开展小班制、分层次、个性化教学。从课程改革上去找答案,并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曾在特殊教育学校任职的院长助理朱操说,把特殊教育的操作方式嫁接移植到佛教教育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小班制,学院还增设武术、书法、国画、古筝、古琴等选修课程,彻底打破了佛教封闭办学的小圈子。学院学习氛围浓了,学僧们更有信心了。

    理念碰撞之二:鉴真佛教学院从诞生那天起,就肩负着特殊使命。学院领导班子意识到,只有紧扣自身办学特色,才能向世界知名的佛学院迈进。

    因此,学院把“突出外语教学、注重律学研究、弘扬鉴真精神”作为办院三大特色,把校训定为“培养鉴真传人”。与扬州大学合作,在学院内设立佛教研究所,并成立鉴真文化研究所。学院编写出版了《鉴真文化论著选编》等校本教材,开展鉴真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在师生中发起“传承鉴真精神”、“我”与鉴真学院共成长等征文竞赛。校园网“鉴真学院网”已成为宣传鉴真精神、弘扬佛教文化的有力阵地。

    理念碰撞之三:如何突破传统佛教教育的师带徒教学模式?鉴真学院摸索出这样的理念:当代佛教教育要“契理契机”,并创造了“以人为本”的学僧自治管理模式。

    鉴真学院在全国佛教本科院校中率先成立学僧会组织,力求把寺院的丛林生活制度与“以人为本,自我管理”的现代高校教育制度有机融合。

    新当选的学僧会主席谛道法师深有感触:这种探索性做法做到了三个统一,即“学习与修行统一,才学与道心统一,弘法与实践统一”,具有开创性意义。

    去“筹”后的鉴真佛教学院,开始了永不停步的新征程。投资5000万元、9000平方米的学院二期工程正在上马。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佛教协会】  【龙泉寺】  【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  【法鼓山】  【佛光山】

苏ICP备11057280   资源共享 欢迎转载
账号:395067100010141006668 开户行:交通银行扬州分行荷花支行 户名:扬州文峰寺
电话:0514-87826797 传真:0514-87812220 E-mail:wenfengsi@126.com 邮编:225009 地址:扬州宝塔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