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佛教有很深的关系.
那是在1914年前后,袁世凯酝酿当皇帝的时候,会写文章的人被盯得很紧,好多人为了躲避文*祸,除了自己少说话,少写文章外,还给自己弄点儿小癖好.
鲁迅那个时候,给自己买了大量的佛经,精心研究.鲁迅的老朋友孙伏园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件事情,说鲁迅研究佛经,勇猛精进,无人能及.而鲁迅也亲自说起过,佛陀是个大哲的话.
鲁迅自己尽管读了大量的佛经,但是并没有佛不离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把佛陀带给的感动和启示藏在了心底了.鲁迅转身向着自己的生命的新路迈进,而没有被束缚在佛法的法*轮上.这是鲁迅之所以鲁迅的地方.
然而,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感动,是很难藏的那么完全的.偶尔流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便能发现彼此的关系.
鲁迅说到自己被佛陀感动的例子,是在佛陀要死的时候,竟然嘲笑他的弟子们要求他不要死.鲁迅忽然和真实的真正的佛陀有了感应,巴巴的写在文章里.恰好被我看到,我想可能是佛陀的敢于从容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生命让鲁迅很感动吧.
鲁迅还有一次,说到佛陀,是和孔子作对比的,说中国的孔子,尽管是被抬举,但是还没有高到吓人的程度.那个被中国人抬高到吓人程度的人是指佛陀.
其实,鲁迅在正式研读佛经之前,就对佛教并不陌生,他们浙江绍兴有个习惯,就是把小孩子在某个年龄段送到寺庙中给和尚当徒弟.鲁迅的家在当地也算是个大户,给鲁迅当师傅的是当地庙里的主持和尚,每年好像要到庙里面住一段.
那个时候,鲁迅好像有七八岁的样子,尽管男女之事不是很懂,但是和尚不能够娶老婆的规矩是知道的.他的师傅很特殊,是有老婆的,并且有好几个孩子,有几个年龄和鲁迅差不多的.他们玩得很好.
鲁迅的敢说话,从小就体现的很好,有一次他问他的师傅还是师兄,记不清了,是问怎么和尚可以娶老婆的?他得到的回答很有禅机,"和尚不结婚,小菩萨哪里来!",这句话让鲁迅记了一辈子,到晚年写<<我的第一个师傅>>时,还记得很清楚.
我认为,鲁迅晚年写的那篇<<我的第一个师傅>>,是非常主要的文章,其目的是让人从佛教的僵化的仪式教条中解放出来,不是揭露和尚娶媳妇的逸闻.
人应该自由的无变态精神负担的生存下去,而不是活在恐惧和包袱中.而鲁迅看来,我们的文化中这样的包袱太多了,需要打破它,让生命舒展的前行.
张爱玲说,鲁迅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力壮阔和厚实.
她这么说,我是认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