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东汉桓、灵时期的佛教石刻艺术。位于海州区朐阳孔望山南麓西端。造像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计105个,分成18组。整个造像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佛教内容,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等,以释迦牟尼佛的本生和本行故事为题,主要是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槃、初转法轮等。二是道教内容,主要是表现道教的崇拜形象,为三尊独立的汉式衣冠正面像,是造像群众中最大的造像。三是世俗内容,为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井谒”、“宴饮”等。造像群的雕刻技法有单线阴刻、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四种,主要以平面减地浮雕为主,风格古朴。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副组长史树青1980年6月来连考察后认为,孔望山摩崖造像要早于敦煌200年。在2000年纪念孔望山摩崖造像发现2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专家们提出可将孔望山摩崖造像申报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1988年1月,孔望山摩崖造像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